老法師答同修提問:如何因應金融風暴的危機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wazantv/article?mid=4236
問:近來因為金融海嘯,很多工廠公司關閉或大量裁員,失業率節節上升,大家不論是經濟或精神上都承受很大的壓力,就連國家的政府領袖、銀行家也苦無解決之道,有些政府以發行債券或是印鈔票來解決眼前之苦。請問我們要如何因應未來的日子?
答:你問的這個問題,我們學佛的人要相信佛法,要相信佛陀,要相信經教,要相信祖師大德對我們的教誨。在這樣的社會狀況之下,我們自己必須要懂得節儉,節儉是美德,如果我們真能做到像釋迦牟尼佛一樣,那你就一點妨害都沒有了。
佛陀在世你看看,日中一食,一天吃一餐飯,三衣一缽、樹下一宿、日中一食,金融風暴什麼海嘯與他毫無關係。我們今天這些佛弟子,佛陀的生活我們做不到,我們由奢至儉是難,是非常之難,可是你不這樣做法,那你的痛苦就更增加。如果我們能夠把生活開銷縮減,減到最低的程度,慢慢養成習慣就不會覺得困難了。
頭一個要素食,素食好,中年以上素食對於健康決定有幫助,在家裡面所有一切開銷都可以減少。在都市裡面居住要懂得節省能源,不必要的燈不要開。冬天取暖要有節度,為什麼?冬天就是要冷一點好,夏天就是要流一點汗好。這是教我們節約能源,用水決定不可以浪費。樣樣都能講求節儉,日子就好過了。
從事於每個行業,那個行業如果人民都夠節儉了,很多店都開不成了。說老實話,做服裝,如果每個人一件衣服穿十年,他服裝業就做不下去了。做不下去怎麼?改行,不一定要做這個,你做生活必需品,這些我們都可以做到。
而且這裡頭一定要懂得業因果報,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是為什麼來的?佛經上說得好,「人生酬業」,你命裡有的決定有,丟都丟不掉;命裡沒有的,求也求不來。古時候人都懂這個道理。像這種災難古時候有沒有?有,很多。為什麼他們都能平平穩穩的度過?教育佔了、起了很大的作用,人民在艱辛度日裡頭,彼此互相照顧,有的幫助沒有的。所以災難在從前,布施飲食的,在饑荒的時候,富有的人家施粥,濃的粥,每天煮,供養貧窮的人,救濟這些災民。
一般寺院道場也做這些救濟的工作,像我們過去,我過去在新加坡住在居士林,我們居士林每天三餐,不只三餐,二十四小時不中斷的飲食,那都是素食就是了,供給這些貧民。每天來接受供養的,就是來吃飯的,一千多人,星期假日人就更多了,有三、四千人,長年不斷。這是一筆很大的開銷,你去問問,到居士林調查,居士林有沒有開銷?沒有,為什麼沒有?因為社會上知道你做這些好事,有人送米、有人送油、有人送菜,全都有人送,送得叫你吃都吃不完,真吃不完。吃不完這東西又不能留,特別是蔬菜,一、二天它就變味了,所以吃不完趕快送給別人。我們有兩輛小卡車,其他宗教辦的有孤兒院,辦的有養老院,我們每天去送。尤其在災難的時候更多,有些善心人士來做這些事情。這都要我們平常能夠懂得,災難是眾生不善業所感得來的,如果人心都向善,災難就化解了,不但是人為的這些災難,自然災害也都化解了。這在《華嚴經》裡面講得很多。他底下還有一個問題: